李义山是李商隐吗(林黛玉为何说不喜欢李义山的诗?)
这个实际上是代表了作者曹雪芹的态度。
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四回《史太君两宴大观园,金鸳鸯三宣牙牌令》这一回,贾母和众人吃完早饭,从探春的“秋爽斋”出来,到“荇叶渚 ”坐船的时候,贾宝玉见到河里的破荷叶,因此不喜,抱怨为何不拔了去,这时候林黛玉说道:“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,只喜他这一句:‘留得枯荷听雨声。’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。”
这句话说得很绝对,考虑到林黛玉的女主身份,“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。”这句话,基本代表了曹雪芹的态度。
更何况在第四十九回《琉璃世界白雪红梅,脂粉香娃割腥啖膻》一回里,借宝钗之口还有“李义山之隐僻”这样的话。隐僻这两个字,评价应该不高,相对来讲起码不很高了。
那么,李义山是何许人也?曹雪芹又为何这样落笔呢?
李义山,就是唐朝大诗人李商隐,义山是他的字。他还有一个号玉谿生。他和杜牧齐名,两个人并称“小李杜,”以区别李白杜甫的“李杜。”他是“西昆体”师法的祖师爷,他的品构思新奇,格调秾丽,尤其是爱情题材的诗,写的缠绵婉转,优美悱恻,是晚唐最重要的诗人之一。
就近体诗来说,李商隐是老杜之外的第二座里程碑。虽然他的作品社会意义不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人,但是影响力之大却不遑多让,传唱喜爱程度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毕竟对于爱情这个永恒的、从来也不会过时的题材,李商隐的作品,喜爱的人们更多。
宋朝时候,学诗者大多数是以老杜为师,据叶爕说:“宋人七绝,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,学李商隐者什三四。”由此可见李商隐在诗坛的地位。
而从两宋之后直到今天,学诗者也是以老杜最多,然后依然是李商隐次之。譬如李太白名气虽大,作品最好,但是却不宜学习。这是因为李白的作品是天生才气和狂放性格的结合。而老杜和小李的作品,学习起来有脉络可寻,有框架可见,有格调可仿,不像太白挥洒自如,天马行空,绝大多数人摸不着路子。
那么李商隐作品如此高妙,为什么却不得曹雪芹所喜欢呢?
这里就是有关“隐僻”的问题了。
李商隐作品中,其实大部分还是不太“隐僻”的。
所谓的“隐僻。”多数是指他的一部分爱情诗中的“无题”诗,还有以起首词句为诗题的作品。这一部分作品,直到今天,依然隐晦迷离,难于索解。这大约就是“隐僻”的由来。
这其中争议最大的,就是这首《锦瑟》
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
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
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
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
这首作品中,除了首联,其他三联单独拿出来都是千古名句。其对仗之工整,意境之朦胧,词句之绮靡,都已至大成的境界。但是组合在一起,李商隐要讲述的具体是什么,却又漶漫不清,使人无法理解。
诗人运用了四个典故,用比兴之法,通过想象,把碎片化的意象组合成一幅朦胧的境界。而越是这样,越是迷人。这也就是中国古诗的另一种魅力所在。
再比如这一首《无题二首》(其一)
昨夜星辰昨夜风,画楼西畔桂堂东。
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
隔座送钩春酒暖,分曹射覆蜡灯红。
嗟余听鼓应官去,走马兰台类转蓬。
这首诗因为颔联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”的句子,几乎达到了凡读书人无人不知的地步。不管你是谁,只要读到这一句,就不可能不被打动。对于热恋中人心的总结,这一联可以说上下五千年,纵横九万里,再没有比这一联更精妙,更贴切,更恰当的句子了。
但是也正是这首诗,其创作背景,历来却又是众说纷纭。有说是君臣遇合的,有说是偷窥权贵家里的姬妾的,还有说是回忆京城游玩饮宴的,种种不一。而比较主流的,却是把这看成一首爱情、怀人诗。
据诗意看,诗人可能是在怀念以为贵族家的女子,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个女子乃是某贵族家的姬妾,这个我不大认同。因为从心有灵犀一句来看,这分明就是两个人已经热恋上了,不可能是诗人偷窥之下的单相思。但是尾联又说自己的这个官身像飘摇的风帆一样,这就是不得和这个女子在一起的感叹。所以究竟如何,实在是难以索解。
另外还有《无题四首》(录两首七律)
来是空言去绝踪,月斜楼上五更钟。
梦为远别啼难唤,书被催成墨未浓。
蜡照半笼金翡翠,麝熏微度绣芙蓉。
刘郎已恨蓬山远,更隔蓬山一万重。
飒飒东风细雨来,芙蓉塘外有轻雷。
金蟾啮锁烧香入,玉虎牵丝汲井回。
贾氏窥帘韩掾少,宓妃留枕魏王才。
春心莫共花争发,一寸相思一寸灰。
这第一首的争议也很多。有“代女子拟”说,有李商隐“思念情人”说,有“悼念亡妻”说,还有“君臣际遇后会无期”说,以及“托以令狐绹关系”说等等。这算是李商隐《无题》体裁中最难索解的诗篇之一。但是那往复的结构,真挚的情愫,雅丽的语句,无不给人强烈的冲击。
这第二首相比第一首,主题清晰得多,很明显就是一首代女子拟的作品。描写了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不得的绝望之情。但是统观这四首作品,两首七律,一首五律,一首仄韵古风。这么体裁不同,主题各异的作品为何放在一起,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。
最后再来看这首《无题》
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
晓镜但愁云鬓改,夜吟应觉月光寒。
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。
这首爱情诗争议倒是不多,但是写给谁的依旧是一个谜。主流观点是写给灵都观女道士宋华阳的,传说李商隐少年时曾在玉阳山学道,和宋华阳相识相恋,后来李商隐的作品,在《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》、《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》中都出现过宋华阳的名字。以此为根据,更有人认为是李商隐同时和宋华阳两姐妹相恋。但是真相如何,后人不得而知,只能依靠想象了。
通观《李商隐集》,这一类《无题》题材,以及起首词句为诗题的,也不过一百来首作品。但问题恰恰是这类题材的作品,是李商隐作品中的精华所在。多少脍炙人口的佳作、名句,都出在这一类题材中。而留给后人的一个个谜题、难题,却始终争议不断,无法解开。
作为写出《红楼梦》这部伟大作品的曹雪芹,不仅仅是文学水平,其他如琴棋书画,医卜星相,诗词歌赋方面的造诣也都到了很高的地步。为《红楼梦》这部书所配的诗词作品,更是精品多多,《十二册判词》《葬花吟》《海棠诗》《菊花诗》《白雪联句》《姽婳词》《秋窗风雨夕》等等,无不显示出他的诗词功底。
这么一位斑斑大才,其学问之高,心气之高,见识之高,肯定是一时之选。但是偏偏碰上李商隐这些《无题》题材的绝美诗词,在无法超越的情况下,其中的谜题又无法解释,这不可能不让曹雪芹产生看法,大约会有李商隐故弄玄虚的感觉。不喜欢,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放到自家书里,提到李商隐,借着宝钗黛玉二人之口,表达出曹雪芹自己的观点和态度,那就是“隐僻”和“最不喜欢”的评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