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山东省青州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

青州市东临昌乐县,西靠淄博市的淄川、临淄两区,南接临朐,北与东营市的广饶接壤,东北与寿光市毗连,总面积1563.8平方公里,跨东经118°10′~118°46′,北纬36°24′~36°56′范围内。是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国家地质公园、中国长寿之乡、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,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。

历史沿革

秦置郡县,今市境属齐郡。西汉初年,今市境内广县县城在今益都镇西南角,晋永嘉五年(公元311年),在今益都镇西筑广固城,移临淄县来治,广县并入临淄县。晋义熙六年(410),平广固城,在南阳河北岸筑东阳城,为临淄县城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撤销临淄县,把原在今寿光县境内的益都县治所移到东阳城,这一建置持续到1937年7月。  

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。国民党益都县政府弃地南逃,1938年1月,日军侵占益都城。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;国民党又成立益都县政府,流动于县境内外;日本侵略者在城里组织伪益都县政府。境内同时存在三种政权。  

1939年10月,抗日根据地人民在当时县西南境及邻县边区成立益都县政委员会。1941年,改组成益(都)临(朐)淄(川)博(山)四县联合办事处。1943年10月改为淄河县。1944年撤销,恢复益都县。在县西北境及邻县边区成立益(都)寿(光)临(淄)广(饶)四县边区行政办事处,1940年4月,改组为“益北行署”,1942年2月,又改为四县边区行政办事处,1945年撤销,建立益寿县。另在1939年7月,于县西境(金岭镇附近)及邻县边区成立益(都)临(淄)长(山)桓(台)四县边区联防处(行政办事机构)。1940年,在县东南境曾建立“益东行署”,数月后撤销。  

1945年8月,日军投降,益都城解放,在城区成立青州市,与益都县、益寿县同时存在。1946年6月,国民党侵占益都县城,青州市撤销,仍保留益都县和益寿县。1948年3月,益都县再次解放,又将城区划为青州市。1948年7月,在今市境弥河以东成立益临县。  在此期间,国民党益都县政府流动于县城及弥河东地区。  1

949年10月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青州市及益都、益寿、益临三县同时并存。1949年12月,撤销青州市,并入益都县。1952年6月,撤销益寿县、益临县,部分地区并入益都县。  

1986年3月,撤销益都县,建立青州市(县级),以益都县的行政区域为青州市的行政区域。

行政区划

1952年6月,益寿、益临撤销,并入益都后,全县划为18个区,以序数命名,辖173个乡镇。  

原益都:一区(城关)辖10镇,二区(阳河)辖8乡,三区(弥河)辖9乡,四区(章庄)辖9乡,五区(马庄)辖8乡,六区(仁河)辖9乡,七区(龙山)辖9乡,8区(文登)辖8乡,九区(普通)辖8乡。  

原益寿:十区(高柳)辖12乡,十一区(马兰)辖12乡,十二区(龙泉、臧台)辖12乡,十三区(口埠)辖11乡、十四区(张孟)辖9乡,十五区(大尹)辖14乡。  

原益临:十六区(香山、尧西)辖11乡,十七区(郑母)辖7乡,十八区(弥东)辖7乡。  

1958年春,撤区并乡,全县有1个镇:城关镇。  

25乡:阳河、阎刘、石河、逄峪、王坟、孙旺、朱崖、杨集、龙山、五里、文登、王孔、普通、夹涧、马兰、段村、何官、口埠、张孟、邵树、高家、谭坊、香山、郑母、弥东。  

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,11月临淄县并入。全县有公社21个。  原益都:城关(红旗)、弥河(东风)、王坟(东方红)、朱崖(钢山)、五里(红星)、文登(五星)、普通(钢铁)、高柳(卫星)、阳河(光明)、口埠(红光)、张孟(先锋)、桃园(群英)、谭坊(爱国)、郑母(跃进)。  

原临淄:齐陵、辛店、古城、敬仲、淮阳、路山、皇城。  

1961年12月,临淄析出,调整后,益都县有公社20个。  

1984年改人民公社为乡镇建置。全县有13镇,23乡。

2021年全市现辖4个街道、8个镇、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1124个自然村,977个村委会,78个居委会,人口96万,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.85万。

相关文章